* **放大收益:**配资可以将投资者的资金放大数倍,从而大幅提高潜在收益。
股票配资是指投资者向配资公司借入资金,以放大自己的投资本金。配资公司通常提供1:1至1:10的杠杆,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借入最高10倍于自己本金的资金。
历经八年努力,凝聚粤剧界全行业心血的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(以下简称《大全》)于11月圆满竣工。11月30日晚,《大全》竣工庆典晚会暨“剧目卷”首发式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举行。
庆典晚会大咖云集,演出阵容之鼎盛堪称近十年难得一见。晚会汇聚了近200位粤港澳地区及海外的粤剧艺术家,包括17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众多一级演员,联袂为观众呈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粤剧盛宴。
众星云集,对粤剧表演精华的集中展现
如果说《大全》是对粤剧表演艺术的一次完整总结,庆典晚会则是对当中精华的一次浓缩展现。
晚会以多种艺术手段呈现,通过短小精悍的粤剧传统例戏、粤剧古腔、经典唱腔、南派技艺、经典剧目等章节,彰显粤剧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,展示当代粤剧人的团结风气和艺术风采。
首先登场的“传统例戏篇”,就展现了堪称近十年难得一见的强大阵容。
喜庆祥和的粤剧传统例戏《六国大封相》率先登场。彭炽权、梁耀安、丁凡、龙贯天、曾慧、梁淑卿、陈韵红、崔玉梅、麦玉清、梁素梅、黄伟坤、彭庆华、孙业鸿、李秋元、黄伟香、黄春强、陈振江、毕海荣等一众粤剧名家,以及88岁高龄的粤剧名家叶兆柏,一一亮相。
接着特色鲜明的“男跳加官”和“女跳加官”分别登场,呈现独特的表演特色和喜庆祥和的场面,这也是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挖掘整理和活化传承的成果之一;由倪惠英和黎骏声联袂主演的《仙姬送子》,展示了粤剧舞台官话的古朴韵味和粤剧独有的“翻宫装”的表演特色。
“传统古腔与经典唱腔篇”,则让观众领略到不同时期粤剧经典唱段的韵味。文汝青、李伟骢、李秋元、李嘉宜、吴非凡、林颖施联合演唱粤剧古腔大调《秋江哭别》;梁耀安、郭建华、李江崊演唱“虾腔”经典唱段《再进沈园》;郭凤女、苏春梅、琼霞演唱“红腔”代表作之一《昭君塞上曲》。
在“传统南派技艺篇”,彭庆华表演的“韦陀架”,朱红星表演的“桃花女架”,陈志超、卫国等表演的“降龙伏虎架”,苏临轩、黄文意表演的“日月架”,展示了粤剧传统功架的别具一格和演员的扎实功底。
由广东粤剧院、广州粤剧院和佛山粤剧院一众青年演员表演的“高台特技”和“南派武技”,则展现了硬桥硬马、威猛刚劲的南派武打风格和当代粤剧人的武打技艺。
“优秀剧目篇”同样精彩非凡。罗家英、白雪红、欧凯明、倪惠英、黎骏声、蒋文端等分别演绎经典剧目《帝女花》《搜书院》《花月影》《山乡风云》的精彩片段,当中既有传统剧,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,彰显当代粤剧的剧目题材丰富,佳作纷呈,精品迭出。
“第一次见这么多大老倌同台,可以说是‘有生之年’系列了。”资深戏迷谢小姐感叹道,“今晚的演出就像一个万花筒,可以看到最具粤剧特色的例戏、声腔、武打等表演,太过瘾了!”
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抢救工程
《大全》的编撰由广州市委宣传部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,广东粤剧促进会承办,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,汇聚了粤港澳桂地区及海外的粤剧艺术家和相关机构,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整理。
如何完整地记录一个地方剧种的表演艺术?《大全》的一大特色,便是通过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和音频等多种方式,全方位、翔实地反映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,将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,建构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,既为粤剧表演者、教学者、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准确的依据,又为粤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。
该书共分五卷,分别为《做打卷》《唱念卷》《音乐卷》《舞美卷》和《剧目卷》,包含4700多页、540多万字、4000多帧图片、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。自出版以来,获得了多个奖项和业界的高度评价,被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成就。
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、《大全》主编倪惠英介绍,《大全》的成功编撰出版,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,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。“全套书籍具有系统化、规范化、数字化的特色,同时具有史料性、示范性的作用,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辞书、工具书、教科书。”倪惠英说。
“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开拓,更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抢救工程。”谈及八年编撰过程,倪惠英不无感叹,“海内外全行业共有1000多人次参与了编撰和拍摄,做到各取所长、各尽所能。许多老一辈艺术家不顾年事已高倾情投入,用生命书写了对振兴粤剧事业的一片赤诚。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,没有编撰团队刻不容缓的抢救性挖掘,《大全》恐难以成‘大全’。”
主编倪惠英在工作中。
五卷书各有特色,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全面整理
“每一卷都各有特色。”倪惠英介绍,例如在2019年出版的《做打卷》中,重现了如“高台照镜”“高台铲椅”“大翻过八人”等濒临失传的绝技和绝活,充分展示了粤剧南派武技的高超和精湛。
2020年出版的《唱念卷》则详细介绍了粤剧的唱腔、声韵和念白。编辑部挑选出1700多个舞台官话常用字,编出有史以来第一套粤剧舞台官话读音表。该卷还对薛、马、白、廖、桂、红等18个特色鲜明、影响深远的粤剧流派唱腔进行分析,并收录了一批珍贵的粤剧名伶的原唱音频。
2022年出版的《音乐卷》,亮点是在“曲牌篇”中收入了大量的传统牌子套曲、散曲、小曲并全部录制成音频。在对传统粤剧曲牌和小曲的整理中,编纂团队采取了简谱与工尺谱同时呈现的做法,保证了乐谱的完整性和严谨性。
2024年4月出版的《舞美卷》,是整套丛书中图片最丰富、色彩最鲜艳的一卷。书中颇具特色的粤剧脸谱、舞台布景作品,有不少为知名前辈艺术家所绘制。编撰人员还对濒临灭绝的粤剧戏棚搭建全过程,进行了抢救性的4K高清实时拍摄。此外,该卷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的舞台服饰和鞋帽样式,兼具知识性与审美性。
最新出版的《剧目卷》,则是全套丛书容量最大的一卷。历史上粤剧共积累了11000多个剧目,编辑部选择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例戏、表演排场和精选剧目予以介绍。
该卷的一大亮点,是对被称为“活化石”的粤剧排场进行了挖掘和整理。粤剧排场的数量在全国各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是首屈一指的,特色也是最鲜明的。该卷收入的196个排场都是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。而在该卷刊载的精选剧目中,共收入102个近百年来内地和香港不同时期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目演出视频(个别音频),并附有赏析文章,这些剧目在传承整体性的表演艺术上具有示范作用。
30日晚的庆典晚会上,还举行了赠书仪式。主办单位及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编委会向中国艺术研究院、中国戏剧家协会、中国戏曲表演学会、广州图书馆、广东省艺术研究所、粤剧艺术博物馆、香港八和会馆、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,以及中国京剧院、中国评剧院、上海昆剧院、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、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、四川省川剧院、广东粤剧院、广州粤剧院、佛山粤剧院等戏曲艺术院团赠送了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剧目卷。
相关阅读:
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文化抢救工程,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圆满竣工
南方+记者 徐子茗a股股票怎样加杠杆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短线按周炒股配资_按周配资公司平台_配资按周在线炒股观点